全文预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66KB

文档介绍
康情况。按照患者健康评估的结果,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出专门的健康管理方案,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督促服务对象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再根据查体结果对健康管理方案进行及吋的调整[8】。4结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患者的饮洒、吸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精神因素及缺乏体力锻炼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发病率日趋年较化。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侣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方庆伟,刘艳,范昕等.黑龙江省贫闲农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2):21-23.[2】秦江梅,王国建,殷泰平等.新疆生产建设兵闭1998-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变化趋势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4):430-433.[3】廖燕,程立群.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105-106.[4】王维民.综合性医院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的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11,31(6):63-64.[5】戚玉琴,温金锁,刘传耀等.陝西省宝鸡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2):903-904,908.[6】陈勃江,李为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研究现状[」].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60-1261,1272.[7】丁琳,唐海沁,李结华等.中国慢病防治指南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04(4):308-312.[8】王嘉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400-440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