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平衡Р一、生态平衡的概念: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Р生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Р生态平衡是相对地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Р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Р(一)结构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Р(二)功能的完整性Р三、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Р(一)自然因素Р(二)人为因素。Р人为因素是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Р(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Р(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Р(3)信息系统的破坏Р四、生态阈值的概念: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称为生态阈值。Р五、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Р第二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Р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Р(一)结构上的标志:包括一级结构缺损和二级结构变化。Р(二)功能上的标志:包括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Р 生物对污染物的反应,包括个体反应、种群反应和群落反应。Р 生物评价也称为生物学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Р六、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具有以下特点:Р(1)综合性和真实性Р(2)长期性Р(3)灵敏性Р(4)简单易行Р “多级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植物-土地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农场、生态村的建立等,为生态平衡的恢复与再建,展现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