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体会和建议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6KB

文档介绍
端要素”的集聚功能还不够强,但在推进“全域旅游”和“阳光康养”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结合xxx多民族性、开放性、融合性特点,建议将“5A级文创小镇”的定位调整为“歌舞小镇”,并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主要理由:一是“5A级文创小镇”这个名称定位不太准确,外人不知道主题是什么?“歌舞小镇”这个名称定位突出,容易识别传播,且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二是我市有众多优秀民族音乐、舞蹈可以培育传播,有一定产业基础;三是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投资建设艺术教育院校、艺术家工作室等,以教育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是通过xx团队等开发国际舞蹈艺术节品牌,强化对外营销宣传。这样的特色小镇有产业基础,有品牌项目,有人流聚集,再逐渐融合Р文化创意、康养旅游和社区生活要素,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协调和处理好小镇建设与新区建设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促使其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整体推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止“空心化”和“孤岛化”。Р(三)控制规模,集约打造。一是坚持“保护为先”的理念。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对一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建议“留白”,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以便后期调整产业策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二坚持“低密度”建设的理念。花城新区可开发用地较少,建议按照“经济、需求、集约”的原则,合理确定项目用地规模和范围,既不显得局促,也不浪费资源。Р(四)政策保障,创新机制。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人员配置、资金投入、要素保障等都需要由专门结构去统筹协调,为确保高效、有序开展,建议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在土地供应、财税减免、投资融资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同时,建议拓展投融资渠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模式,鼓励引导国内外各类企业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Р Р 2017年3月31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