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控制策略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要的辅助作用。 4.培育网民的谣言防范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克罗斯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从这个公式可知网民的批判能力是与谣言的传播效力成反比关系的,谣言防范意识匮乏的网民往往会成为谣言传播的推动者。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的预防接种理论认为,如果想增强一个人思想上的防疫力,可以先让他接触一些弱性的反面观点(即接种),从而形成通用的“免疫力”,具备“免疫力”之后,在遭遇较强的相反意见的攻击时就不至于轻易改变原来的态度。[2]基于这一理论,相关部门在网络谣言的多发和频发领域,可以采取科普教育等方式向网民普及相关知识,大众媒体也应该适当推出一些由谣言引起的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逐步提高广大网民应对谣言的“免疫力”并增加防范意识。 5.媒体开辟“辟谣专栏”。美国知名的《旅行者先驱日报》于1942年3月至1943年12月间曾经开辟了一个辟谣专栏,称之为“谣言诊所”,开设专栏的目的就是及时驳斥那些流传甚广的谣言,此种做法后来被多家美国报纸和杂志借鉴。我国的新浪微博也从2010年开始开设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对谣言进行曝光并说明事情发生的真相。事实证明,“辟谣专栏”在谣言的防控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某些谣言起到了否定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预防功效,使受众不再轻易相信其他谣言。结语谣言已常态化地以不同的形式在网络中出现,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新华电讯2012年8月12日的报道称,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数学算法,能够找出网络谣言的发起者,即通过“监听”有限数量的网络人员,能够确认传谣者的具体身份。因此,除了文中上述的措施以外,技术手段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遏制网络谣言泛滥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 [1]王亮.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传播及防范研究[J].编辑之友,2013(4). [2]夏怡.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及其治理对策[J].传媒观察,2012(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