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实验方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验材料的选择权下放到学生手中(本校仪器室没有此课的实验材料),这些做法,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然后学生真正的用好这种权利,从探究中获得成功则要以学生间的充分合作为前提。因此,教师为学生们提供合作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各个探究实验环节设计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各有分工、相互补充,彼此评价的合作氛围。在课堂中生成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学习方式。Р 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提升程度。在本节课教学中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因为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只能通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观点,发现科学规律的全过程,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在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和用小瓶子继续研究环节,教师做的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研究材料和自行设计的研究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在学生与学生的倾听与争论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反馈中,最终自行探究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多个,只有控制其他因素,才可发现研究因素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物体的沉浮规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能力得到发展。Р 问题的可持续研究,是学生终身学生的需要。打破教学的时间限制,让问题的研究学习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具有设计问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本课教学结束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魔术场景:教师把原本下沉的塑料瓶用布盖一下,他就浮上来了,其实这其中蕴藏着玄机,在同学们看来,这很奇怪,激发他们去弄清为什么,很自然地引向下一课(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的学习研究。Р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更多的是静下来认真思考,其实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更多的时候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更注重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的培养。让探究欲望鲜活起来,让探究能力形成起来,才是我们科学课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