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Р 正是这样的一种信念,使他在回归南宋40多年的时间里,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在家,从不放弃这种使命。“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上梁文》) Р 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弥留之际的辛弃疾拼尽他平生最后的力气,大喊了几声“杀贼!杀贼!杀贼啊!”这几句杀贼,成了辛弃疾人生的绝唱。这位一生都梦想着“金戈铁马”的英雄人物,用自己生命的实践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男儿到死心如铁”。Р 可以说,综观我国古代文人,在辛弃疾的身上,不仅体现着廉颇、李广这类武将的强悍和豪俊之气,同时还体现着屈原、贾谊这类文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中国武将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敢豪迈,中国文人那种上下求索的执著与坚韧,在辛弃疾这里得到了生动而完美的诠释。而所有这些,又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对家国、对苍生的高度责任感。Р 辛弃疾给后人留下的,绝不仅仅是600多首词,而是一种精神。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对辛弃疾有这样的评价:“他实现了自我的创作主张,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中。”[8]他把民族的时事化为自己的心事,又将心事写入词里,最终铸就了自己的剑胆、词魂、爱国心。而这一点,正是辛弃疾在宋词乃至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最为可贵的地方。Р 注释: Р [1]陈亮《龙川文集》卷十“辛弃疾画像赞”。Р [2]洪迈《稼轩记》。Р [3]同[1]。Р [4]陈世?《云韶集》。Р [5]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稼轩词提要》。Р [6]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卷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Р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Р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Р (编辑:李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