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灰色的狂欢节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中华人民艺术共和国”了。Р 身份逆转Р 处在市场化进程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迅速暴露出了众多的病症。市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以资本的力量推动了先锋艺术的Р“合法化”,但这样一来,商品化思维深深地渗透进艺术的生产过程之中,成功艺术家大批地复制过去的风格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下一代似乎又在急于发明新的图式“品牌”,并且在获得认可后立即变得保守起来,加入到市场份额的追逐之中―往昔那种深植于个人内心激情的创作冲动、对未来不抱过多奢望的勇气似乎都已经消失,逐渐让位于为作品的立时生效而准备,为市场而准备,先锋艺术因此陷入到一场悖论之中,依照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的逻辑来说,先锋派神话的本质在于,艺术家是一个先驱者,真正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是为未来做准备的作品;而中国今天的状况变得类似于他所评述的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艺术,那就是:全部的先锋艺术活动―包括政治性的、有社会目的的,或者非政治社会性的活动―的意义都被市场抽空了,艺术变成了消费品,不再作为颠覆和改造现实的手段,“对一切可以算作艺术作品的东西―不管它离艺术有多远―进行评价时,主要已不是看它的传达意义的能力、作为历史见证的作用或产生审美乐趣的力量,而是看它的可兑换现金的性能了”。Р 确实,当日历翻至21世纪,有关艺术与市场的悖论并未得到解决,从某种程度上问题反而更为明确与危险,正如朱利安?斯特拉布拉斯在她那本尖锐的小书《当代艺术》里所提醒我们的,随着冷战的终结,一种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样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巩固,在今天的西方艺术体系里,“自由艺术与自由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被承认的密切关系”,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迹象,艺术家们对艺术地位的态度日益含混不清,“那些赤裸裸地追求财富的艺术家(如昆斯[Jeff Koons]、村上隆[Murakami]或赫斯特)都表明了艺术的崇高地位以及其与低级商业的区别已经不再牢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