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动势最美,且不同时期的飞天形态风格迥异。而所有这些体势动态,实际上都是我国远古图腾崇拜中龙的形态――飞天的动势表现出龙的无限生命和神力,以显示佛陀世界的神幻。Р 5宋明清时期Р 宋代从开国君主始、子孙相承的重文尚学的文化环境,决定了宋代人对哲思理趣的追求,同时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对高雅与博学的审美需求。于是在新时代的召唤下, 一种具有高度程式化、能够满足宋人哲思理趣审美需求的舞蹈形式――“队舞”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队舞”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和道白,增加了舞蹈言理的成分,不少作品还力图注入人文修养的内容,表现对宇宙、人生、历史以及现实的深思和理解。例如《采莲舞》,它通过仙女们下凡采摘莲花而向往凡间生活这一细节,抒发了一种无羁无绊、潇洒脱俗、求雅尚逸的人生态度。而明清的戏曲舞蹈也可谓中国传统舞蹈的集大成者,承载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避实就虚、以虚引实,开拓了舞蹈艺术更为广阔的动作意象空间,实为现实生活情感的再现与升华。戏曲舞蹈常以虚拟的动作身段展现环境氛围,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甚至叙述故事情节。例如,它往往利用“走圆场”这一动作来虚拟跋山涉水、千里之行。还有如摘花扑蝶、穿针引线、开门关门等等,都是凭借身体动作虚拟出的意象;同时,戏曲舞蹈中的水袖、翎子、帽翅等技巧身段,也可表现人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情感,如激动、惊喜、意外、忧伤、喜悦等等。这些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也无疑的向我们展示了宋代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Р“趣”的喜好和追求。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先秦时期是一个儒道互补、儒道互渗的时代;而西汉之时,人们崇尚的对象则变为了黄老之学;到了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盛行,老、庄道学复兴;至唐代,儒、释、道教并行发展。且由唐至清,人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唐的重“情”渐渐转变为宋的重“理”,最终又演变为明清的重“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