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东乌旗布氏田鼠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鼠间鼠疫小范围流行疫情分析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射公路沿线周边地域呈带状分布。有些区域长爪沙鼠已渗透到布氏田鼠活动区域混杂生息,该鼠种密度增高明显,具备了发生疫情的密度条件。因近年东乌旗牧区人口增加明显,同时边境口岸国际性贸易量加大人员流动频繁,采矿业、公路建设等野外作业项目明显增多。而主要宿主和次要宿主的密度增高,与人接触距离缩短,更易对人群造成危害。夜行鼠调查主要鼠种是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以五趾跳鼠相对活跃。于塔拉、坡麓、洼地三种生境调查中,分布以坡麓生境最高。鼠体、巢蚤指数较往年调查小有回升,可能与鼠种群数量回升有关。病原学检出阳性材料两份(检验25样方145号和150号长爪沙鼠鼠体菌株两株)。分析本次病原学检验阳性材料,我旗属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自1988~1989年发生鼠间鼠疫流行后,一直未发生过鼠间鼠疫疫情流行,本次检出菌株2株鼠疫均为长爪沙鼠,经内蒙古地病中心鉴定属于锡林郭勒盟高原型,菌株毒力高于布氏田鼠菌株毒力。分析发现疫鼠地区由于近年植被退化严重布氏田鼠最适生境遭到破坏,而生境的改变正适合长爪沙鼠的繁衍使得该鼠种密度增高,创造了鼠间鼠疫发生的条件。而该地区周边旗、市、镇长爪沙鼠密度保持较高态势,并于近年均有疫情发生,本次鼠间鼠疫小范围流行不排除上述地区疫情波及本地区的可能。Р 根据对疫源地内踏查结果分析,疫源地内连年的干旱,宿主动物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今年充足的雨水使疫源地内植被得以恢复,由于一些往年地表和植被被风沙破坏严重地区,年内以灰菜(本地土称)、小灰菜、冷蒿等植物为主恢复了繁茂,这对地表土壤固定和防止流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其他植被的逐渐恢复,并且近年牧民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年提高,牧区轮牧、禁牧、限制牲口数量等措施都有效的保护了草原生态恢复。但是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生境的适宜也使得宿主动物的种群得到了恢复增长,并为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创造了条件,也为本次鼠间鼠疫小范围流行创造了条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