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包头市文化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996KB

文档介绍
部偏移,东河区这个曾经的水旱码头、西北重镇,和晋商的命运一样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晃就是五十年。 Р 2003年夏,以复兴东河区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此落户。很快,以“保护自然与建筑遗产、复兴商贸地区传统、改善地区环境”为指导思想的“东河区老包头城北梁核心区”改造项目于2004年开始启动,然而“自然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在开发商追求经济效益的现实面前似乎显得过于苍白无力,晋商留给包头的最后一抹记忆也随着假古董建筑的完工被撕得粉碎,留下的只是那些寻访者欲言又止的遗憾。 Р 以简单求生为目的的“走西口”成就了纵横天下的晋商之梦,包头城也以其自有的方式记录了晋商三百多年的荣辱,包头城不仅是物质性的,也是晋商塞外精神的栖息地。人们不应在匆忙改善包头旧城物质性的同时,遗忘甚至毁掉延续历史印记的商铺旧址、晋风建筑,而应珍视那些有幸逃过无数劫难的街巷院落, 存一份相对完整的晋商记忆给城市。清代,从山西走西口至口外包头者成千上万,其中雄踞包头商帮的晋商持续时间长,资产雄厚,而且为老百姓所熟知。他们曾经在包头创造了晋商文化的辉煌,开发了内蒙古西部边陲,是老包头由村落变为城镇的历史见证。Р历史上,漠南漠北蒙古地区与中原汉族地区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从未间断过,虽然有统治者的禁边政策也无法严格阻止。一般是和睦相处时期则相对繁荣,战乱年代趋于萎缩。明代除贡市外,在蒙古地区设有马市,这是一种允许蒙汉人民在指定地点进行民间贸易的活动。加上明政府实行食盐开中法(即鼓励商人为边镇驻军运送粮草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法规)。这一系列政策背后蕴含的巨大商机被吃苦耐劳、重商善贾的山西人敏锐地嗅到了。山西人善理财,会做生意,历史久远。从春秋以至宋、辽、金、元,史书都有记载。到了明清,晋商已经居国内三大商帮——晋帮、徽帮、潮帮之首,其成就令人刮目。世界经济史学者把晋商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