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要组成部分,指挥层次的划分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存在的合理性。层次过多,各种指令在系统中周转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指挥效能的发挥;层次过少,又容易出现微观指挥的现象,使作战指令无法很好地结合战场实际。出于这种考虑,美军在指挥机构的设置上,以满足联合作战需求为基准,尽量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重新明确了参联会在指挥序列中的具体分工。法案明确指出,参联会在指挥系统中没有指挥作战部队的行政权力,只起沟通国家最高指挥当局与各作战司令部之间联系的职能。此项规定,减少了战区指挥和最高当局指挥之间的层次,使战区指挥官对责任范围内的军事活动,能够独立行使指挥职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作战中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指挥层次多而出现的内耗现象。同时,美军对指挥关系的确定,使各级指挥员很好地明确了自身的指挥权限和责任,下级指挥官能够自觉利用战场上出现的机会来支持上级的战略和战役计划,从而大大简化了指挥程序。(四)参谋机构实行联合编成美军有效实施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谋机构的联合化。美军联合参谋机构由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组成,职位的分配原则是:参谋人员在参谋部中的影响力能反映其所在军种在整个联合部队中的比重。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本军种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够保证联合司令官了解兵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战术、技术、能力、需求和局限性。Р平时,参联会和参联会以下的各级联合司令部的参谋机构都采用联合编制,这种编组形式不仅使联合司令部具有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而且使之免除了战时临时增配军种专业参谋的麻烦,在战时不作大的调整即可完成转换,履行战时联合司令部的指挥职能。例如,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军中央总部的参谋机构未作重大调整,就很好地完成了平战转换,在布什总统决定介入海湾冲突的第二天,美军中央总部参谋部及主要参谋人员即抵达战区,对应急作战行动实施指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