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全纳教育研究的论争:“全部纳入”与“部分纳入”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Р(二)“部分纳入”观的若干理由Р把全纳教育看成是一种有条件的“部分纳入”者反对“全部纳入”的观点,他们提出了若干理由。Р大多数人对当前的安置和服务连续体感到满意Р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教师、残疾学生对当前的安置和服务感到满意,有些残疾学生虽然不满标签带来的耻辱,但认为“全部纳入”会更糟,因为他们在主流学校会感到局促不安。Р普通教育人员不愿或不能应对所有学生的需求Р许多普通学校教师对此缺乏热情,在一项调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一体化教育会有好处,只有很少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资源能够应对残疾学生的教育。许多人同情教师所承担的繁重的工作。Р3. 通过断定残疾人是少数群体来证明“全部纳入”观的正确,这种方式是无效的Р“全部纳入”观认为,残疾人是少数群体,经受歧视,但批评者认为,对残疾人的隔离具有与其他群体完全不同的意义,对某些学生的隔离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是为了学生的利益。Р4.“全部纳入”观不注重经验证据,这是对专业的不负责任,不符合科学品质Р5. 经验证明,“全部纳入”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Р持“全部纳入”观和“部分纳入”观者都提出了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持“全部纳入”观者更多地是从政治、伦理的范畴来阐述,而持“部分纳入”观者则多从现实中寻求证据。但是,不论哪种,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诚然,公平和平等的民族理念是支撑全纳教育发展的不懈动力,但是,如果排斥经验的论证而陷入一种说教,则对时间的推动力和吸引力是不够的。同样,“部分纳入”观因大都是基于当前的教育体系做出的论证,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此,全纳就是要改革和重构当前的普通教育实践体系。从“部分纳入”的论证来看,一些人对当前的安置感到满意,只能证明主流教育做得还不够好。普通教师的抵触情绪也不足以作为反对“全部纳入”的证据。而且,“最少限制的环境”这一概念由于其圆滑性,为许多人假借这一概念回到传统的教育方式授以口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