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进行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应坚持鲜明特色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者、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生态旅游规划,保证旅游资源的永久持续利用;组织专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地的环境承载力以及旅游地游客临界容量,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又不伤害生态环境。参考文献[1]吴楚材.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0,15(4):9-10.[2]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谭益民.生态旅游定义辨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1-5.[3]王力峰,王志文,张翠娟.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6):198.[4]王建军,李朝阳,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J].地理研究,2006,25(3):510.[5]余丽军,董仁才,邓红兵,赵景柱.摩梭人社区发展与泸沽湖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J].云南社会科学,2009(5):69-71.[6]李英男,赵晟,王忠泽.泸沽湖特有水生生物的保护初探[J]:39-41.[7]余艳红,宋福强.泸沽湖风景区规则环评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3):101-103.[8]泸沽湖里格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机制与成效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8):196-197.[9]吕本贵,杨阳.浅析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11):132.[10]曹寿清.探讨泸沽湖旅游开发导致的生态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199.[11]王会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J].商情,2012(1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