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力实施街巷整治和老新村改造;在农村,广泛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三清工程”和绿色基地、绿色通道、绿色家园“三绿工程”,大力实施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大调解”网络逐步向社会延伸,“大防控”格局初步形成,为社区居民营造清洁、舒适、安定的人居环境。三是精神文明惠民生。社区文化活动实现“与提高居民素养、与提高居民知识技能、与居民兴趣爱好”三结合,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评弹、昆曲、书画、收藏、摄影、舞蹈等各类培训与活动在社区常年不断,“百名名人进社区,开设社区教育大课堂”、舞台艺术“四进工程”、“送戏、送书、送电影”等品牌活动深受居民喜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和谐社区建设测评活动中,广大市民对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满意、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五、坚持素质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工作队伍一是择优选拔人。通过民主选举、公开招聘、“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工程等,将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引进到了社区工作队伍中。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村、社区任职的大学生达1651名。二是培训提升人。建立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社区工作者分类培训、定期轮训机制,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组织24批近600名社区工作者赴新加坡专题培训,实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工程”等,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学历素质和综合能力。去年,全市632人通过首届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通过率达52%。三是保障激励人。苏州是全国较早解决社区工作者缴纳社会保险问题的城市,各区(市)在市统一政策下,通过奖励、免费体检、疗养等方式逐年提高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确保不低于上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还通过创办“社工节”、开展“社区工作者才智大比拼”等各种活动,有效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价值感、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