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负压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一方面可以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而不致萎陷;另一方面可作用于胸腔内的心脏和大静脉,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压和淋巴液回流。4、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和原动力:①直接动力:肺泡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②原动力:呼吸运动。③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在克服了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方能实现肺的通气功能。肺通气阻力来自两个方面: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粘滞阻力、惯性阻力)。5、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通气量(V)/每分肺血流量(Q)。①V/Q↓≈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②V/Q↑≈肺通气↑或肺血流↓→增大肺泡无效腔→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说明:①V/Q↑or↓→换气效率↓→缺O2和CO2潴留的症状;但以缺O2为主,②整个肺脏的V/Q=0.84,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但肺脏各局部的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是不均匀的,6、解剖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剖无效腔: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鼻或口腔→终末细支气管,约150ml)。肺泡无效腔: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量)×呼吸频率。(要结合书本P268页理解:无效腔对换气的影响。)7、氧离曲线特征及生理意义。概念:表示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或氧离曲线。(名解)①上段:PO28.0~13.3kPa(60~100mmHg)坡度较平坦。表明: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②中段:PO28.0~5.3kPa(40~60mmHg)坡度较陡。表明:PO2降低能促进大量氧离,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的氧供。③下段:PO25.3~2.0kPa(15~40mmHg)坡度更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