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阁为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楼。文昌阁二楼原供奉梓潼帝君(文昌帝君),现还存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足见上下杭地区的商贾对文教的重视。Р 3.5 商贸的稳定——筹建会馆Р 随着商帮的增加,为了维护本地域商帮和同业的利益。由各地商帮组成的会馆也在上下杭随之出现,据统计,台江曾有会馆30余处,占福州会馆总数的一半以上,会馆是商业经济繁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定产物。它如同今日省内外在福州设立的“办事处”。主要以乡谊为纽带,联络感情,互通信息,减少摩擦,协调纠纷,推动商业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为以后各商帮、行帮组织同业公会和成立统一的“福州商务总会”奠定了基础。Р 在清光绪三十一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等组织成立“福州商务总商会”,于清宣统三年在上杭路上兴建八角亭,其建筑坐北朝南,南至北依次为前天井、八角楼、后天井及两侧建筑。八角楼为木构双层建筑,外观为四角攒尖顶,内部结构则为八角攒尖顶。现八角楼内四福捧寿图案、楹联等犹存,别具特色。商会用此处作为清末、民国福州商业总会的总部所在地,是福州地区各商帮、商行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心地点,对各会馆之间的联系沟通起到纽带作用。Р 现存的会馆有:由浦城县商帮集资建造的浦城会馆;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的南郡会馆;由古田商帮于民国四年建造的古田会馆等等。各会馆均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为祈求异乡往返于两地间船支的平安,会馆内均祭祀有天后妈祖,体现了其独特的地域风俗。Р 由于受到日寇侵华及战事的影响,1937年以后,上下杭地区的商家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影响,经济衰败,大家族也逐渐没落。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如东街口、中亭街等商贸街区的发展,上下杭街区商贸中心的地位已慢慢消失。现今的上下杭零乱破旧,但作为闽商的主要发祥地,它曾是闽都商业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这里既承载着清末民国初年台江商业繁荣的历史,又是台江闽商文化的大观园,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