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29 |  大小:102KB

文档介绍
甘草汤,但是“麻黄.附子.细辛”的那种结构,他那个病,是沿着一条少阴经牵连进来的;那是少阴经的“经病”。而桂枝加附子汤这个脉证呢,是“太阳区块是少阴区块的楼上,直接楼板踩塌了整块陷下来的”,这样子一大片陷下来的,是用桂枝加附子汤。反正主证框不一样,病机的差异,也不必太去伤脑筋多想。Р 桂林本中,还有一个“太少两感”的方:Р 【桂3-25/宋无】Р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汤主之。Р 不过大青龙加附子汤是无汗的,整个人像被什么东西束住一样,脉证也不同。Р 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条文,也有人说这是“夹阴伤寒”──当然,典型的夹阴伤寒,有时候症状会更多一点;手指头、脸色发青啦,人痛得要命,像是被打一样。得到桂枝加附子汤证这种太少两感的人,不一定会到那么严重,但有时候,四肢纠起来、僵硬啊、极度酸痛的那种状况,是会出现的。Р 那么这一条,有什么要紧的呢?Р 如果以张仲景本身的讲法,只是在说:这是因为太阳区块的阳气不够,直接就垮到少阴来。所以不久以后会少阴经受邪。少阴经不通了,扁桃腺得不到生命能,就会开始烂掉,会咽痛。然后少阴肾脏受邪,水毒排不掉,身体里面都是水,开始拉、开始吐。张仲景是在说明“之后就会掉到少阴了”,在讲这个病的传化和转归的方式。Р 但是,以我们今天的临床来讲,这个症状很要紧,是因为小儿麻痹会经过这个症状。就是张仲景说的传到少阴之前,前面那一连串症状往往是小儿麻痹。小儿麻痹常常就是这种“夹阴伤寒”的症状,会出一身汗,但是脉是浮紧的,人是怕冷的,好像麻黄汤证。那么,在这个症状出现时,你就用桂枝加附子汤把它截下来。那这个人,一辈子都不必知道他得过小儿麻痹,以为只是感冒、结果医好了。Р 所以要小心一点,它的转归不一定完全是往少阴病发展,他也可能就在这个地方亡阳又肾阴不足、伤了神经,到后来就四肢痿缩掉了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