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所起的作用。(2分)Р③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后人哪些共同的启示?(3分)Р答案:①理由:民族之间差异很大,且民风强悍,难以文治;柔然经常南下进犯;洛阳经济文化发达,迁都洛阳有利于政治统治。(3分,每点1分)目的:学习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更好地推进改革,维护统治(2分)Р②“燔诗书而明法令”,(或毁灭儒家书籍)(1分)加强思想统一;(1分)“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行汉礼等),(1分)加快封建化进程(或促进民族大融合)。(1分)Р ③以推进土地制度(或生产资料)改革为重点;难点是与旧势力的斗争;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改革。(3分,每点1分)Р2、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Р——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Р请回答:Р(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4分)Р(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3分)Р(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为什么?(2分)Р答案:(1)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国家发展强大。(1分)措施:实行新制(均田制和租调制)、整顿吏制,革除旧俗(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等)。(2分)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因此张之洞的看法符合事实,较为客观公正。(1分)Р (2) 不同: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侧重于顺应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潮流;(1分)而商鞅变法侧重于顺应了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各国为争霸纷纷富国强兵的潮流。(1分)都实现了向封建化的转型。(1分)Р (3) 没有。(1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