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九年级化学 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 沪教版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686KB

文档介绍
溶质Р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Р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Р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Р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Р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常用溶解度来衡量(固体)Р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来表示。Р 溶解度= ×100克Р气体溶解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Р溶解性大小溶解度大于10克为易溶;1至10克为可溶;0.01克至1克为微溶,小于0.01克为难溶。Р在解题过程中还是让学生套公式进行计算。由于初中教材对溶解度计算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涉及单一的溶剂量改变或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溶解度的计算,其它较复杂的情况则不要求,因此,书上的习题学生根据公式表面上也会计算,但这种方法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死套公式,没有真正理解到计算公式的原理、实质,更谈不上能力、发散思维上的培养,这样,学生到高三总复习时,遇到稍复杂的涉及到溶解度的计算时,就不知所措了。鉴于此,解度计算的教学利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打下的基础,采用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似的方法来教学,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后,对溶解度计算中较复杂的习题都能解答。此法对学生发散思维、特别是迁移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具体方法如下:Р一、在讲解了溶解度的定义后,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实质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推导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的一种计算。Р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 2H2 + O2 2H2OР4 : 32 : 36 Р得出: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36份质量的水。现只要知道H2、O2、H2O三种物质中任意一种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推导出的质量关系,求出另外两种物质的质量。Р2H2 + O2 2H2OР4 : 32 : 3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