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呈现─观察─发现─归纳─应用阶段,而没有涉及说和写的输出,没能达到运用目的语法的教学目的。Р2. 在阶梯教室上课,没有灵活采取分组讨论和分组竞赛等形式,合作学习开展得少。Р3. 没有提到whose除了指人也可以指物的用法,当时我的教学设计是打算把这个难点放到下一节和限制性、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一起处理的。但是作为对定语从句概貌的了解,这节课还是应该涉及的。Р4.崇左高中和我同课异构的那位老师教学设计入得深、出得浅,课堂的完整性和目标达成度都很高,用高考新题型作为关系代词填空的语篇检测方式等等非常值得我学习。Р5. 在学校用惯普通黑板加多媒体,没用过灵敏度高的触屏白板。当时的激光笔也出了问题。我在不断地翻页倒回去浪费了一点时间,也说明我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Р6. 应该说学生在这节课上是有收获的,如何判断定语从句的始尾、如何由主干和从句的定位进而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如何判断一个词的词性、如何确定该用哪个关系代词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后续的、终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在前面步骤中,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前四个单元学过的内容都不熟悉、看不出词性所以确定不了先行词、不知道先行词在哪也就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关系代词,所以我选择了放慢速度,努力把影响本节课学生们学习最根本的问题──词性判断技巧讲透。两年前我在桂林参加了广西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期间聆听了《学生双语报》的主编刘鹰老师的一节展示课,当他发现学生存在的根本问题时没有选择暂时绕开,而是停下来为学生做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印在会务资料上的教学设计大半没有完成。我对课后刘鹰老师做的课例分析和反思和他阐述选择的理由持认同的态度。我想那一节课对我的影响比较大。课后我反复思考,或许我更应该先推进教学流程,让学生在对目的语言结构反复体验和感悟,甚至再三出错之后再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可能印象更深,课堂学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