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重农主义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30 |  大小:179KB

文档介绍
商业势力的兴衰,更可以看出在中国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繁荣一时的商业所具有的文化特征。Р两大商业势力的兴起,与明朝实行的“开中”制相关。开中制,如上所言,起源于宋初,是重农主义的国榷制度的一种变化形式。朱元璋取代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但元朝虽亡,退回草原的蒙古势力犹在,并且成为明王朝的严重边患。因此明朝建国,是一个战争体制,它的首都亦因此而迁到北方,这里是对付边患的的前沿。当时的蒙古部落分为靼鞑、瓦剌和兀哈良,分别居住在西起天山南北动到黑龙江的广大北方地区。他们时常南下扰边。从朱元璋起,明朝就在北方修补长城,沿长城一线设立军镇,西起宁夏,东至辽宁,共计九个边镇,驻军多大80余万。这样庞大的边防体系,必然需要大量的后勤供给。开中制由此而来。其具体内容是将本由政府控制的食盐的运销,改为由商人承办,前提是商人必须将边防需要的粮食衣物等物资运往指定的边镇,以此换取盐的专卖权。开中制最早实行的边镇是山西大同镇,晋商即乘势而起。关于晋商的起因,旧有“拾金”一说,说李自成从北京撤退路过山西,将大量的金饼落在山西一些地方,被晋人得到,获得原始资本。张正明《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对此说有评论。本书关于晋商的介绍多采自此书。Р开中制行百余年后,到孝宗弘治时期,又有变化。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建言,改变过去开中纳物于边的规定,只要纳银于国库,就可以获得盐的专卖权。《明史·食货志》称此为“开中折色”,就是直接用银子买盐引(盐引,即政府开给商人的专卖盐的凭据)。明初产盐者向国家交纳规定的数额后,余下的盐(称余盐),也得每给国家,叶淇改革,允许盐户将“余盐”自行卖掉。这两项新规定,成全了徽商的大兴。晋商与开中制关系直接,但徽商的兴起,原本是靠长途贩运。现在,“开中折色”的新法,使在地理上不利的徽商获得了同样甚至是更好的机会。晋商、徽商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政府服务,以此获得更加雄厚的资本。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