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53KB

文档介绍
里,那成千上万座汉代墓葬和数十座古城遗址见证着当年开发者们的辉煌业绩。上个世纪末,我们对其中的150余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接近于中原地区的汉墓,但也有不同的因素。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很多汉墓中出土了胡人装束的陶俑,有专家认为是胡人俑。汉人墓葬中为何会出现胡人俑呢?目前还是一个谜。另在包头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单于天降”、“胡汉和亲”瓦当。这些典型器物,见证了汉匈两个民族、两大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最后,整个匈奴族大部都融合在了汉民族之中。Р 五、沃野镇与北魏都城盛乐。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强大政权,统治北方近200年。鲜卑族是一个汉化很深的民族,其统治者就大力倡导学习先进的中原汉文化。生活在河套的鲜卑人主要从事牧业,也兼营农业。当年,他们从大兴安岭迁入河套,首先定都盛乐,开北魏基业。其故址即今和林格尔土城子。后又迁都平城,再迁洛阳。建国初年,为防止北方柔然的侵扰,在北方设置六镇,建城池屯兵据守要塞。其中,著名的沃野镇故城址即在我市境内乌拉特前旗苏独仑根子场。历史上著名的沃野镇大起义就发生在这里。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漫长的岁月,鲜卑族也大部分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了。Р 六、三受降城与突厥石人、卧姿陶牛。隋唐时期,中国北方又一个强大游牧民族崛起于阴山河套,与中原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和亲等,两种文化又发生激烈的碰撞与交融。唐朝前期,为保护河套地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相对安定,处理好汉族与突厥民族的关系,共同开发河套农牧业,除在阴山河套地区除设立府、州外,还设置了东、中、西三座受降城。其西受降城就在巴彦淖尔市境内,故址即现乌加河奋斗古城。Р 在乌拉特中旗同和太牧场,出土了一突厥武士石人像,原立于突厥石棺墓前,系墓主人的造像,表现了英勇善战的突厥人形象。在和林格尔古城出土了一对陶牛,呈卧姿,神态安然,是突厥人在河套地区从事牧业生产的实物见证。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