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07-2010普通地质学基础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135KB

文档介绍
界面在海洋部分不明显或者根本不存在。Р上层地壳(即A层),其成分以O、Si、Al及K、Na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花岗岩层;此层又称为硅铝层(Sial)。在这一层的表层部分常分布有0—10km厚的沉积岩层。平均密度为2.6—2.7g/cm3。此层厚度在山区和高原可达40km,在平原区常为10km,在海洋地区变薄甚至完全缺失(如太平洋),因此是一个不连续圈层。这一层物质组成极为多样,构造形态和地貌形态也非常复杂。Р下层地壳(即A″),其成分虽然也以O、Si、Al等为主,但Mg、Fe、Ca等成分则显著增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岩层,又称为硅镁层(Sima)。平均密度为2.9—3.0g/cm3。此层在海洋地壳部分平均厚5—8km,在大陆部分则延伸至花岗岩层之下,推测可厚达30km,是一个连续圈层。Р(2)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Р2、地质构造:Р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Р(1)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而把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Р从成因上讲,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冰川、滑坡、流水等作用,也可以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但一般不包括在褶皱变动的范畴中。Р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Р(2)地壳中岩石(岩层或岩体),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它和褶皱构造一样,是地壳中普遍发育的基本构造形式之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