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立项申请书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131KB

文档介绍
和人水和谐社会的需要。(四)治理、改良土壤质地的需要大安是苏打盐碱化土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土壤盐碱化率达90%。其中轻度盐碱化草甸土占48.4%,中度盐化草甸土占27.7%,重度盐化草甸土占23.9%,三类盐化土壤呈镶嵌分布,这给常规的分类治理带来很大困难。至20世纪60年代,种稻治碱方法已在轻、中度盐化草甸土类获得成功。但对含有重度盐化草甸土以及无植被盐碱斑的混合类型,一直无人提出种稻治盐碱的可行性。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嫩江平原西部大安古河道区,对轻、中、重度各类盐化草甸土开展了大规模对比试验,首次对含盐碱斑的重度盐化草甸土的种稻洗盐碱试验获得成功,为本区种稻治盐碱实施大面积连片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江河沿岸洪涝盐碱地改造成水田,显然是变劣质资源为优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改良土壤质地,挖掘水土资源活力,从更大意义讲也是阻止国土资源流失,变废为宝。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又面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压力,从劣质土地中挖掘潜力意义更加重大。通过整合该区分散落后的小灌区,使其融入现代化大型水田灌区中,可提高灌区的整体水平,并可修复已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强化湿地功能。(五)保护和改善嫩江平原生态环境的需要嫩江平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由土地盐碱化等造成的荒漠化趋势日趋严峻,年速率高达2%。以人水和谐理念和恢复天然河网水系、规划建设人工水系网络(蓄引提排工程体系)思想为指导,引松嫩水入古河道,形成Р“天然?人工”水系网络为灌区供水,并将余水退入湿地或回归嫩江现代河谷,这种新水网一旦形成,便可为灌区开发和湿地修复提供一个可调控供排水系统。在建成大规模水田(人工湿地)的同时,便破解了规划区内荒漠化问题,为人们一向视为巨大挑战的区域盐渍化、草原退化综合治理提供了解决条件,嫩江平原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和改善。(六)满足市场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