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Cd+AcSc+AnSn式中,Si、So、Vi为灌区总迸盐量、排盐量、灌溉水量;Ci为灌溉水平均浓度(g/l或kg/m3);Vd、Cd、Sd为灌区排出总水量、平均浓度、排水排盐量;Ac、An为耕地和非耕地面积;Sp为植物吸盐量;Sc、Sn为单位面积耕地和非耕地植物吸盐量。△S>0,说明灌区是积盐状态;△S=0,说明灌区排盐量与进盐量是平衡状态;若△S<0,说明灌区是脱盐状态。2.2.耕作层盐量平衡在耕作区内积盐情况下,利用排水可减轻部分耕地盐碱毒害,但最终影响作物生长的是作物活跃根区的水盐环境。当作物从土壤中吸水时,部分盐分会随水一起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体内,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减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部分用植物来排盐。耕作层盐量平衡就是计算剖面中盐分进、出和变化过程,从而分析耕作区的盐分状况。耕作层盐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60]:DiCi+Sm–DdCd–Sp–?Sc=0式中,Di、Dd分别为灌溉水量和排水量;Ci、Cd为相应的盐浓度,Sm为从土壤矿化物中溶出的盐量;Sp为在土壤中沉积的盐量;Sc则是植物吸收的盐量。根据耕作层的进盐量与排盐量关系,判断根层积盐、脱盐、盐分平衡状态。传统的灌区灌溉模式,由于灌区规模较大,水资源比较充裕,实行大水漫灌压盐,不考虑生物排盐。但随着日益贫乏的水资源环境,大多数盐碱地都是有灌无排,那么长期利用微咸水灌溉土壤持续积盐,那么该如何实现灌区盐分均衡来维持灌区可持续发展。而新型模式下的灌溉,生物排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将水利措施与生物排盐相结合,成为了眼下盐碱地的改良新模式。讨论:加土壤有机质,加速土壤培肥进程,抑制土壤积盐,也可起到生物排盐作用。现代农业应根据气候变化和土地持久利用等,选择耐盐性作物种植,依据植物排盐特征,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应大力推行草田轮作制,选择耐盐作物和牧草,种植多年生豆科类植物,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