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等。Р2.纳税能力原则(Tax ability principle)Р要求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纳税能力又分为客观纳税能力和主管纳税能力:1. 客观说:认为应以能客观地观察的某种数量指标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现实中可能选择的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或称税基主要有收入、消费或财产。2. 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所谓牺牲,指纳税人税前得到的满足与其税后得到满足的差量。这种说法认为,纳税人的享受与满足程度总会因纳税而减少,所以纳税能力就是忍耐和承担的能力,如果税收的课征能使每一纳税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课税数额就同各自的纳税能力相符,税收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Р3.中性税收(Neutral tax)Р 人们把不改变市场中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成为中性税收。Р4.扭曲性税收(Distortion sex tax)Р 人们把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称为扭曲性税收。Р简答论述Р1.收入、消费和财产作为税基各有哪些优越性和缺陷?Р(1)收入作为税基的优越性:从对人税和对物税的方面来说,对人税比对物税更显公平,因为收入是对人税的税基,所以收入税基较为优越。Р收入作为税基的缺陷:从收入划分标准上说,由于收入可分个人家庭、总收入和净收入、货币收入和经济收入、勤劳收入和不劳而获等,如果都看做一般收入来征税,也有失公平。Р(2)消费作为税基的优越性:鼓励储蓄和投资,抑制消费的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Р消费作为税基的缺陷:表现在消费税有一定的累退性,因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消费水平相同的存在,按消费征税,纳税就相同,显然这有失社会公平,不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