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马式的方法去榨取外国人民的金钱,那么这两种方法必然会互相冲突、相互消灭。”这里讲的“迦太基式和罗马式的方法”分别指正常贸易手段与军事征服手段。它们的相互矛盾势必导致殖民主义最终灭亡。最后,由于殖民主义是践踏着“陈腐”的道义前进的,所以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拓张与灭亡,“不顾时势,安于现状”的东方社会也行将灭亡。对于殖民主义,马克思是在欧洲革命的意义上预见它的灭亡的,对于中国社会,即使它“激于道义”,马克思也只能为它在历史必然中的命运寄送挽歌。Р 显然,这样一种东西方精神实质的二元对立演绎的是一出世界历史悲剧。不同的伦理实体在矛盾中走向毁灭,也就走向了世界历史的根据:马克思的理想社会。Р 鸦片的催眠作用与惊醒作用Р 在这样一种宏观性历史叙事模式下,马克思希望中国社会能够对东西方二元性社会精神实质的剧烈碰撞有所“惊醒”。他在《中国记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只是,马克思是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时提到鸦片的“惊醒”作用的,因而这种“惊醒”作用要大打折扣,因为太平天国这一场中国革命还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依然被改朝换代的理想所“催眠”。固然,马克思对中国人民饱受鸦片之苦抱以道义上的同情,对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寄予道义上的支持。但是,只要鸦片起的作用是“催眠”,而非“惊醒”,只要在马克思看来,中国革命只能以消极的方式刺激欧洲革命,他就不会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另眼相看,因为马克思更希望,鸦片起到的“惊醒”作用足以令中国民众意识到超越“改朝换代”的“使命”。Р 从今天的角度看,无论是面对原始的殖民主义,还是面对文明的殖民主义,无论是面对政治殖民主义,还是面对精神殖民主义,无论是面对走私鸦片的殖民主义,还是面对推销文化话语体系的殖民主义,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惊醒”。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超越时代地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