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4优才内经复习指导 经典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52 |  大小:212KB

文档介绍
藏象理论的核心。Р七、因经脉脏腑阴阳属性不同其发病各异的道理和规律Р《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太陰陽明爲表裏,脾胃脈也,生病而異者何也?陰陽異位,更虛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內,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说明脏腑虽为表里,但因其阴阳属性的区别其感邪途径及为病规律亦各不同,具体表现为:Р1.不同病因伤人的规律:以类相从、同气相求。“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陰受之則入五藏。”Р2.病变性质不同:五脏病多虚,六腑病多实。“阳道实,阴道虚”。Р3.症状不同:“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爲喘呼;入五藏則月真滿閉塞,下爲飧泄,久爲腸澼。”Р4.传变不同:病邪随经气运行传变,表现出“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Р八、“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Р《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脾病而四肢不用”的论点,是从脾胃为水谷精气生化之源的角度提出的,反映了“后天之本”的重要性。从总体而言,四肢之所以能正常运动,是由于它不断地得到胃中水谷精气的充养,然而胃中水谷精气“不得径至”于四肢,“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若“脾病不能为胃行津液”,则“四肢不得禀水谷气”,进而“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四肢失养,故不用。Р临床上,痿证多可从脾胃治疗,故《素问·痿论》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尽管致痿原因多端,涉及脏腑广泛,然而依临床所见,由脾胃所致痿证的比例较大,而且,各种痿证后期均会涉及脾胃,出现脾胃虚损之证。因此,重视脾胃在治痿中的地位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素问·痿论》所述,其五体痿均由脏热精伤所致,肺热津伤可致痿躄,心热血伤可致脉痿,脾热精伤可致肉痿,肝热血伤可致筋痿,肾热精伤可致骨痿,然而其被耗伤的精气血津液,均可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中得到补充,所以在治疗各种痿证时注意调理脾胃,亦不失为明智之举。Р九、五藏与七窍的关系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