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最新文学概论教案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5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舞台。Р4、文学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Р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Р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性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Р第二节文学的思维特性Р一、形象思维Р1、形象思维的定义Р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性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造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Р2、形象思维的特点Р①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Р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也就是所谓神与物游。“神”,在这里指的是人精神,人对事物的特殊理解,它是抽象化、缥缈化的,但在这种思维里必须让它形象化,让它与物一道活动,或者严格地说是潜藏在物当中,成为一种内在的蕴藉。因此形象思维的外观始终是“形象”。Р“形象”,如果把它完全理解为“艺术形象”,那就出现了错误,严格地说,在形象思维的初始阶段出现的“形象”,那只是一种生活具象,或者物象,最多不过是表象,它们更多地来自现实世界,只具有客观性,在形象思维活动的完成阶段,它们才被加工为艺术形象。Р形象思维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具象的加工改造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具象或者表象变为意象,最后形成为形象。形象是创造的产物,但它保持着“象”的个别性存在状态,是感性的,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它,但它同时又包涵着主体对世界的认识理解、情感心愿,因此它又是缥逸的、灵动的(而不是死板的、呆滞的),有一个需要品味、体悟才能进入的内在空间,所以,通过它也就实现了通过个别事物个别特性把握一般规律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以象显质”Р②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Р人是触物起情的,形象思维把人置身于一个很具体的环境里,他就必然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情感反应。Р正是情感这种感性化的心理体验,才真正推动了形象思维的产生、流动,最后导致美的创造;正是情感才赋予了形象思维一个活动的方式,那就是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