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帮扶措施, 让贫困群众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不断使他们取得脱贫致富的阶段性成果, 以此促成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心态的改善。同时也可尝试开展脱贫示范户创建工作, 从而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示范户创建可按照县级安排, 乡镇落实, 帮扶责任人帮扶、村级推荐, 乡级比选, 县级遴选的流程开展。示范户必须满足年度脱贫标准, 产业发展的连续性、持续性、带动性好, 形成稳定的生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生产、生活条件都有较大改善, 对示范户政府应予以适当奖励, 并将其勤劳致富、增收脱贫的事迹大力宣传, 从而激发其他脱贫攻坚对象想脱贫、争脱贫、比脱贫的热情。Р当然, 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可一蹴而就, 但是不能因为这种转变不能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效果就不去改变。宏观上看, 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从思想观念开始的, 因为它可以促使人们产生不断去创新、去实现的主观意愿。所以,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比给他们大量的扶贫资金更为重要, 因为思想观念的转变恰恰就是“授人以渔”的动力, 更是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增效之基。长期的思想转变靠的是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引领和一个民族长期的量的积淀, 短期则主要靠政府的宣传, 转变思想观念, 要让老百姓知道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什么样的扶贫政策, 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 对国家和个人都有什么样的好处, 政府和个人要承担什么任务等等, 这样扶贫才能真正精准, 才能扶真贫, 真扶贫。Р参考文献Р[1]崔敏.定西扶贫开发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5 (9) . Р[2]许业富.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7) . Р[3]李世勇.玉门市精准扶贫惠及贫困群众[J].甘肃扶贫, 2014 (11) . Р[4]韩广富.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众[J].理论学刊, 2012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