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参与者:神父、唱诗班少女、妓女、受伤的中国军人、日本侵略者。Р 如果对上述要点稍加琢磨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蕴涵的深意。首先,作者颠覆了教堂的本质功能。基督教堂本是传教、洗礼、救赎人的神圣场所,然而它在15天内见证的却是日本兵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作为第三国的美国教堂尚且如此,被困在南京城的中国军民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其次,颠覆了时间的象征本意。凌晨本是光明来临的时刻,然而1937年12月20日的凌晨却是南京城最黑暗的开始;相反,傍晚本是黑暗降临的时刻,然而在手电筒形成的光柱里,世人眼里最低贱的“金陵十三钗”却让人们眼前一亮,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其三,颠覆了少女的认知能力。一个14岁的花季少女,书娟心中渴望最多的仍然是母爱和父爱。即使见到墨玉,陡然而生的也只是非常情绪化的怨恨而已。然而面对侵略者的欺凌和杀戮,她在短短的15天里却奇迹般地逾越年龄的障碍而早熟了起来Р――懂得了谁才是真正要恨的敌人。其四,颠覆了妓女的形象。“十三钗”由放浪到慷慨赴难的人生转变,不仅复原了她们本有的人格尊严,而且彻底击碎了人们对妓女的传统观念,这无疑是“卑贱者最高贵”的有力佐证。Р 颠覆固有的概念,必然形成强烈的错位感,最能诱发读者的深思。作者有意把一些格格不入的小说要素巧妙地统摄在对立统一的叙述模式中,从而用中篇的容量实现了同题材的长篇小说都没有达到的题材深度和艺术高度。Р Р [参考文献] Р [1]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南京:江苏文化出版社,2011. Р [2]胡平.战后日本社会考[J].随笔,2005,(4). Р [3]刘小枫.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EB/OL]..com. Р [4]谢有顺.身体修辞[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Р [5]王美红.解构“天使”颠覆“妖妇”――论《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J].现代语文,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