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砾、碎石)构成。Р 地表植被以毛竹为主,局部种有少量板栗树。Р (3)坡洪积坳谷Р 位于场区最低处,地形坡度小,一般在3°~10°之间,地势较平缓,由南向北倾斜,横剖面呈浅而宽的“U”形。坳谷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宽1~2m、深1.5m左右的水沟,雨后山间汇水形成的地表迳流由此沟排入下游的天然河道,雨后数天干枯。坳谷中堆积物由暂时性水流携带物堆积而成,其特点是大小碎屑物混杂,分选性差:上部由坡Р-洪积粘性土、砾砂等较细的碎屑物堆积而成,中部及下部由坡洪积粘性土、粗砂、角砾、碎石等较粗颗粒碎屑物堆积而成。根据地质钻探,场地天然地面下10m左右深度有一层呈透镜状湖-沼相含少量腐植物灰色软塑粘土。Р 地表植被以梨树、板栗、桃树等经济树木为主。Р (4)海积平原Р 泊星石Р 位于场区西北角,地势低且地形平坦,微向西北倾斜,浅部覆盖层以淤泥质土为主,表层普遍分布有1.0~1.5m左右可塑~软塑的粘性土。地表多种水稻或花木。Р 3、区域、场区构造概况Р 从区域上看,场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东北域。根据1/5万宁波、柴桥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场区地处温州-镇海大断裂北段的宝幢-小港断裂带中,其中下邵-小港NNE向隐伏断裂在场区东侧通过,此外,NE向长山岙-牛埂岭-蛤蜊岙断裂在场区以北王家田附近斜穿而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上述断裂构造基本控制了场区附近次一级构造的发育和现代地貌景观的形成。根据1/5万宁波、柴桥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场区曾于1523年8月14日在场区西侧的下邵(距场区约3公里)北侧发生5.5级地震,1715年2月1日该处又发生4级地震。经工程物探分析,场区有2条断层F1和F2:F1断层分布在16#孔和28#孔附近,F2断层分布在9#孔和29#孔附近。F1断层宽度约5~8m,走向在NNW 345°~355°之间,倾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