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从后现代音乐文化看钢琴表演艺术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预制钢琴演奏的音乐会,希望钢琴艺术有更多的革新,更宽广的表演形式,一些学生还将弓弦置于钢琴弦上,试图制造钢琴上的弦乐。Р 二、《4分33秒》Р 它是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中偶然音乐的典型约翰米尔顿凯奇以其哲学的创作思维,再次将钢琴表演艺术推向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思潮的先锋。在演奏过程中,音乐家坐在钢琴前却并不演奏出任何声音,就这样持续4分33秒,期间用三次开启和关闭钢琴琴盖来表示乐曲三个乐章的开始与结束。Р 它让我联想到老子的大音希声沉默是永恒的声音你听不见直接的声音,但所有的声音却从其产生。约翰米尔顿凯奇的灵感是与中国文明精髓的碰撞或是借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这种精髓发扬,并真切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他的《4分33秒》正是体现了这种音乐中的声音由这个时间段中观众听到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声音构成的。可以想象这首钢琴作品它的每一次表演都会带来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效果。约翰米尔顿凯奇用他传奇的表演,使一架小小的钢琴在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思潮中奏出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Р 三、钢琴以牺牲体现后现代Р 如果说演奏钢琴是高雅与文明的象征,那么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下,钢琴作为象征高雅艺术的代表,也不乏被一些激浪派以一种极端甚至放纵的方式解构着文明。韩国艺术家白南准的《向约翰凯奇致敬》,就是先在台上将一架钢琴拆除,然后跳下舞台奔向观众席的凯奇,脱下他的外套,剪碎他的衬衣领带,再倒上一瓶香槟酒,当所有人不知所措的时候,白南准离开舞台并致电宣布表演结束。在这里钢琴与凯奇被视作权威的代表,激浪派的行为表演是在表达一切反权威的态度。尽管如此,开放自由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以其宽容的姿态包容着一切艺术表演形式存在即生活,生活即艺术。Р 后现代主义文化包罗万象,即文明又丑态;后现代音乐文化更是异彩纷呈,从空无到充斥;钢琴表演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静静的融入到后现代文化中,高雅的演奏着不同思潮下的真实生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