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鼎沸。平时公馆的大门敞开,乡亲们随时进入观花赏木,同庆同乐。萧家大湾人一直以此为荣、作为吹牛之本。Р解放初期省政府在公馆内开办革命大学,萧家大塆成了革大学员实习基地。年终节下,革命大学的学生二、三人一组派进农家,与村民同劳、同吃、同乐,给百废待兴的农村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也为全省培养大批急需干部。1954年特大洪水,萧公馆仅花草树木淹死,房舍仍保存完好。革命大学撤走后,1957年黄冈地区财贸干校进驻公馆。新建教室、宿舍等,面积为原来的一点五倍,近千多师生与村民同饮一湖水,同住一个村。节假日,三五成群的男女学生,散步在田边地头,那青春、那朝气、那可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六年来,为解放初期的财贸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Р1963年解放军167部队接替干校入驻,修营房、建训练场、大礼堂、水电设施等,总面积是原公馆面积的二倍多。军号响彻十里八乡,散漫惯的村民,按照军号的时间作业,也不由自主地享受起军营生活。军民每周同看一场电影,农忙同在一个田间,一幕幕军民鱼水之情之景让人留连忘返。1968年部队撤走,近半营房拆至孔埠修公社办公楼,余下部份成了八里中学的校舍。几万中学生从这里进入社会和高校。朗朗读书声也让八里乡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设计着孩子的未来。解放后的三十多年来,公馆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各路客人,提供衣食住行,无私地奉献,也为自己走向鼎盛、辉煌找到了机会。1985年八里中学并校迁徙,公馆厄运降临,礼堂、房舍被拆,设施被毁;1990年一场大火无情夺走了红楼房的东楼;紧接着1993年又拆掉了西楼,公馆就此灰飞烟灭。公馆伴随萧家大塆走过了七十余载,她给萧家带来了繁荣、喜庆、荣耀和辉煌,还有那么多动听的故事。她曾是一个建筑标志,让行人判断方位;曾是一个教育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是历史优秀建筑、历史文物、是乡村僻壤上的一颗明珠,光彩夺目。她沉甸甸地留在萧氏子孙的记忆中,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