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硫酸行业分析需求预测钒催化剂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1279KB

文档介绍
进口钒催化剂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5%-18%,致使国产钒催化剂供大于求,市场处于恶性竞争状态。Р发展趋势Р近年来,国内外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对二氧化硫排放有逐渐从浓度限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的趋势。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12月30日发布的《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硫酸新建企业于2011年3月1日起,硫酸在产企业于2013年10月1日起,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为400mg/m3,与硫酸工业现在执行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相比削减了58.3%,针对不同的制酸工艺,硫铁矿和冶炼烟气制酸装置二氧化硫总转化率至少在99.85% 以上、硫磺制酸装置二氧化硫总转化率至少在99.9%以上才能保证尾气排放满足新的环保标准。而我国硫酸生产因受到装置转化率的限制,大多数硫酸装置难以满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制400mg/m3的要求,为了降低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必然需要进行设备改造升级。Р目前国内外硫酸厂削减二氧化硫排放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前端治理,包括调整硫酸装置工艺配置和采用具有低温活性的含铯催化剂(硫酸行业协会推荐使用含铯催化剂与进口普通催化剂相搭配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尽量提高装置二氧化硫总转化率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二是末端治理,即通过设置尾气洗涤系统脱除尾气中大部分二氧化硫。Р通过相关行业论文及技术论证,采取末端处理方式的经济性略差一些,同时存在二次副产品处理的问题,但其能较快使设备的二氧化硫排放达到标准,且与使用含铯催化剂相比,其在保证硫酸装置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采取前端治理方式较末端处理方式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不会增加装置占地面积等优点,对老装置改造非常有利。因此根据制酸工艺的不同,结合各制酸工艺稳定性的区别,行业中相关专家建议:老的大型硫磺制酸装置和气浓、气量相对稳定的铜、镍冶炼烟气制酸装置改造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前端治理方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