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性的遐想与追逐,还有那种于世超脱的难以实现。整篇故事,正是在复杂纠结的环境下,在无法克服的影响下,人心该做的抉择。安心自然而然成了海岩对佛教理解下的那尊观世音菩萨的现实表达,在他文字里诉说的现实都市情感中,独独缺少的正是这份给人希望的人性的遐想与理解,于是,安心成了观世音菩萨弥补在落寞的现实当中。Р海岩在作品中从最初的渴望灯红酒绿的迷醉,到后来的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沉沦,而后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结果疲惫后再度复原成现实,给人留下如泣如诉的故事后回到原点。在搁笔的悬念处,他让读者自己去解答故事的结局,因为他也无从知晓结局所在,正向故事里的安心,在悲惨命运与真善美发生抵触与矛盾后消失掉一样。《玉观音》所要表达的正是每个人心中相互抵触和矛盾的一面,善与恶、悲与喜,以及种种。Р我们分析安心的人物形象,除了从她自身完美人格与悲惨命运进行对比外,还可以将她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之间进行对比。通过安心与毛杰的对比,可以体现出她的善良;通过与钟宁的对比,可以体现出她的大度等等。每一位读者对于安心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这也是海岩希望达到的一个程度。故事的最后,海岩并没有明确交代安心是否在那次危险的行动中牺牲了,我想是为了安慰善良的读者们。我们大可以认为安心只是隐姓埋名地生活在一个安静地、不被打扰的地方,细细地品味她那起伏动荡的一生,她依然如初见那般,活在杨瑞心中,也活在每个读者的心中。Р注释Р①②海岩:《玉观音》,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第289页。Р③④王猛:《王猛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Р⑤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Р参考文献Р[1] 海岩:《玉观音》,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Р[2] 王猛:《王猛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Р[3]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