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41KB

文档介绍
实基础,着力抓好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建设。为把《促进法》关于“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以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特别是自2001年省政府明确将乡村机耕道建设职能交由农机部门实施以来,我县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八Р年来,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乡村机耕道建设投入项目资金4963万元,带动群众自筹11000万元,全县建设乡村机耕便民道13497公里(主要是村组道路),新改建机耕道1036公里,整治硬化547公里,全县现有乡村机耕道14330公里(含田间道路),其中整治达标2219公里;共争取机电提灌站建设资金3462万元,新改建90处,10千瓦以上的机电提灌站675处,控灌面积17.9万亩;安装节水灌溉设备10处、控灌面积1729亩;新增农机库棚4.1多万间,共57.6万平方米。到2012年8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7.9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3.78亿元,农机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Р(八)农机工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农机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小型四号米机、小型玉米脱粒机、贮粮罐和针灌节水设施等农机具,已获国家专利17项;我县自主研发、生产的红驰牌、农利牌收割机、耕整机、脱粒机全部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和补贴目录,畅销16个省、市,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Р三、《促进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Р一是复合型、高性能的农机具较少。农民对畜牧饲养、加工环节、果枝修剪等农业机械的需求空间还很大,对农机新机具推广的速度和力度还需加强。二是国家投入有限,地方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对农机化发展的推动力还不能满足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机电提灌和机耕便民道的项目资金较少,离实际需求相距较大。三是由于现行农机监理法制体制不顺,农机监理责任重、装备差、手段弱,监管乏力,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突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