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14章 工资丶地租丶利息和利润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除此之外,利息率的高低还受预期价格的变动率、国家的政策、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的影响。Р(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理论Р 由于现实的货币经济中,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价值贮存的职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等都会发生影响。考虑到这些情况,利息的性质和利率的决定,除了上述非货币因素(实物资本的净生产力和人们的储蓄行为)以外,货币本身显然起着一定作用,所以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货币本身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利率的理论。Р 图14-3描述资金市场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以及由两者共同决定的利率。DT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它由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一是企业对资本财货的投资需求,由图中的Di曲线表示;二是消费者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借款,它表示消费者的个人消费超过其收入部分如分期付款办法买进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等;三是政府通过发行公债或国库券以弥补财政赤字,所以DT曲线与Di曲线的水平距离测度消费者和政府对可贷资金的需求。S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供给,它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民收入除去消费以后的储蓄,它包括个人储蓄和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未分配利润,以及政府财政收支的盈余(假如财政收支不是有赤字而是有盈余的话);二是中央银行在计算期新增加的货币发行量。S曲线自左向右上方上升表示利率越高,储蓄者愿意提供的储蓄越多。Р DT曲线与S曲线相交于E表示均衡利率为r,贷出和借入的资金(货币)为OL=rE,其中投资需求为OL1=rB,消费者和政府的需求为L1L=BE。Р 由图可见,假如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并且采用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来筹集政府开支所需资金(而不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以致资金市场上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从DT向右上移到D'T,在这场合,利率从r上升为r1,私人投资从rB减为rlC,即出现政府开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