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塘河堤、道路的修建政绩而沾沾自喜,而苏州城的百姓也是少有的“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地热情相送。刘禹锡的《白太守行》诗中有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诗句虽有夸张,但是苏州人名敬爱白居易的清廉,是无容置疑的。多年后的苏州人民“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负风光向杯酒,酒酣襞笺(音bijian)飞逸韵,至今人人传在口”Р辞职离开苏州后,白居易在大和三年(公元825年)经朝廷批准,再次分司东都,时年58岁,此后白居易一直住在洛阳至病逝。Р诗人退居洛阳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独善其身”,但是白居易的“兼济”志向并未泯灭。有年夏天,天气酷热,“头疼汗盈巾,连宵复达晨”饱受酷热煎熬的诗人想起农民,作诗《苦热》,写出了“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辛苦”的诗句;有年冬天,穿上一件新做成的绫袄,颇不自在,写出了《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一诗: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Р晚年的白居易,仍尽其所能地位洛阳人民及后人办了两件大好事。一是在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筹钱七十万重新修建了香山寺,历时三个月而竣工。诗人有《修香山寺记》和《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记之》的文章。二是在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主持疏浚、开凿了龙门南的八节滩和九峭石,消除了舟船经常被撞毁的危险,免去了过往船工在寒冬腊月赤身入水,推拉船筏通行的痛苦。诗人在高兴之余,写诗两首《开龙门八节滩诗二首》,其中一首诗写到: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Р江州贬职,闲暇之余,白居易反思自我,在“兼济”的同时加强了“独善”的修养,通过“独善”的参悟,保全了自身,还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