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认识,辩证地指出了技术与艺术的二重性。一是技术进步对传统文化与艺术价值起到了消解作用,导致“韵味”消失、“经验”贫乏,膜拜价值取代展示价值,原作品问世时独一无二的“现时现地”性不复存在。如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面对科技现代化对传统艺术的冲击,本雅明对此表露出了强烈的惋惜与怀念。二是复制技术(手工、机械和数字)作为一种进步的力量,促使艺术生产得以技术化和扩大化,极大地增大了艺术作品播撒的范围与广度,使艺术活动走出沙龙、宫廷和“象牙塔”,去除精英文化气质而世俗、大众化,走进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本雅明对照相摄影和电影等技术作了分析,指出了其对人们的艺术欣赏习惯的改变,自由度的提高,时间限制的突破,以及新的艺术样式与审美观念产生都具有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所具有革命的变革力量。Р Р 参考文献: Р [1]曹雷雨.本雅明的寓言理论[J].北京:外国文学,2004. Р [2]郭军,曹雷雨.论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性、寓言和语言的种子[C].长春:吉林出版社,2003. Р [3]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C].陈永国,马海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Р [4]陆扬.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回归存在之源[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Р [5]许鹏.机械复制还是数字复制?对新媒体艺术文化身份的辨析[J].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 Р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Р [7]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Р [8]林赛?沃斯特.美学权威主义批评[M].昂智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Р [9]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现代性、后现代和全球化[M].北京: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