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期望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Р基层家族观念重,党建工作和民主建设需魄力。不少村党支部书记不愿意发展新党员,极个别的甚至为了“保位子”,只发展三亲六戚入党,导致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青年人才入党难。优秀青年入不了党,新鲜血液就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村级后备干部就会枯竭,村“两委”后继乏人,基层党组织就形不成凝聚力、战斗力。广大农民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所形成的小农意识和依附心态,又将其民主意识进一步弱化在各种选举过程中不是考虑选“能人”,而是考虑选“自家人”,选与自己血缘关系和宗族相同的,期望他们当选能为自己带来比别人更多的利益。由于群众觉悟不高,漠视民主权利,参加村民大会的大多是老少妇孺,使得各种会议的召开只是徒有形式,走过场,说些不痛不痒之事,甚至有些连过场都不走;村务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真实、模糊性大、避实就虚、群众也无心参与,Р村民自治无法实现。只有做好了基层党建工作和民主建设工作,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带领农民致富。作为第一书记,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光有智慧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魄力。Р基层资源条件有限,贫困程度深,寻找致富产业难。想在短期内改变贫困现状,摆脱困境也并非易事。首先,丰富高产的农作物应该是农民致富的基础,但多数贫困村交通不便不说,能种的农作物也不多,就是能种产量也不高。其次,村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普遍偏低,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的不够,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凭传统和经验耕种的多,甚至有的还在采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在生产。再次,相较于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种植的限制,畜牧业的发展应该是有天然资源优势的,但是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和技术不到位,一直以来畜牧养殖业都以零散规模小的散户为主,没能形不成支柱性产业。导致贫困的因素当然还有很多,还需靠第一书记能够根据本村实际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正确的路子对症下药,真正为老百姓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