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社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31 |  大小:94KB

文档介绍
散等,选用一种用蒸馏水稀释溶化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涂患处,每日3—4次。Р 3.中药外洗:九里明30g、水杨梅20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土茯苓20 g。水煎适量微温泡洗,每日2—3次。Р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Р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酸痛等为主要表现,此时呼吸道症状可不严重。2~3日后,全身症状逐渐减退,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病人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以及便秘或者腹泻等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Р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Р风寒证Р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等表现。Р对此证可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常用荆防败毒散:Р方药: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Р风热证Р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等表现。Р此证应予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Р方药:连翘、银花15克,桔梗、薄荷、甘草、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豆豉各10克。Р暑湿证Р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脉捕快而不畅)等表现。Р此证应清暑祛湿解表,常用香薷饮:Р方药:银花、连翘、扁豆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Р以上三证的方药均应和水煎服(若嫌不方便,也可到药店买成药)。煎药时宜于轻煎,不可过煮。煎好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保暖,以防复感。Р此外,在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要重视预防。可根据时令选择以下方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