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和消极减力的情绪特征。音色的形成唱的效果,是音乐中极为动人并能直接触动感官引起听音色,声音的属性之一。顾名思义也就是声音的色众感情共鸣的重要表现手段。传统声乐论著《唱论》(元燕南芝庵)提道:凡响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易产生逼紧、生硬,造成音色不美。Р 3.陕北民歌演唱时的音色处理Р 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根据不同风格选取恰当的声音,表现所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例如:表现悲痛的情绪,一种是用较少的气息,音色稍暗,音量较轻而力度强,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这种痛苦是往心里头去的。另一种就是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并且故意漏些气,喉咙的空间大些,甚至出现某种戏剧性的破音,形成一种倾诉性、感无法抑制的宣泄的声音,给听众以强烈的震撼。Р 在演唱表现欢乐的陕北民歌时,演唱者的声音位置要高,喉咙的空间不必过分大,气息均匀而流畅。声音必须有光彩,流畅而轻巧,并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明快的声音色彩。当表达严厉的情绪时,演唱者的声音可以相对粗糙而坚硬,气息要坚实,爆发性强,不能漏气。Р 4.陕北民歌演唱时的情感处理Р 演唱陕北民歌要把握民歌的丰富内涵,或是辽阔壮丽的情感,或是对人性真实而充分的宣泄。只有内心充满激情,才能进入再度创作的亢奋状态,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调动激情与灵感,在作品丰富的内涵和音符形式中挖掘出新的神韵,使演唱达到完美的境地。Р 六、结语Р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将培养声乐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概括为:声、情、字、味、表、养、象七个字,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声。同样,演唱陕北民歌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发声方法的问题。从声音特点上看,应当是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圆润、通畅和高位置。同时,歌曲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依靠声音来塑造,需要精心的艺术处理。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陕北民歌表现的手段和所有必备的条件,才可能合情合理地抒发激情,才可能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