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语言的特点,否则民族声乐教学也就无处下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两个环节:第一,小心谨慎地保护歌手原有的风格和特色;第二,在上述前提稳定的情况下大胆地去提高歌手的发声技巧,使他们的嗓音更加动听、灵活、持久,音域得到扩展,并增强歌手驾驭作品的能力。为了保护发扬民族风格,有些用嗓的特点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如藏族民歌,有些用喉部发出的装饰音、跳音“缜固”,需要一点喉音色彩。面对这类地方民族特色的唱法时,就不能绝对回避使用喉头的力量和使声音上有一种较大的摆动的方法。傣族、壮族民歌因语言特点而带有的鼻音同样不能禁绝,还应尽可能使其保持原有特色,因为这些特色往往与他们的语言、风格联系得十分紧密,任意改变则破坏了其民族风格。但对于那些不影响风格特点体现的地方,就完全应该在提高歌手的发声技巧上下功夫,让歌唱者的嗓音更为流畅圆润而优美动听,应当尽可能减少喉头不必要的紧张,加强气息支持点,使喉头位置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还可适当打开喉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借鉴戏曲和西洋的发声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这样做不但不会破坏风格特点,相反,还会有助于增强歌唱的光彩,丰富演唱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极其细致谨慎地保护和发展歌手的民族风格外,还应该注意保护和发展他们演唱上的个人风格,把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民族风格正是在歌唱者的个人风格中得到体现的,教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来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民族风格不排斥个人风格,而一定的个人风格却能给民族风格增色添彩。对少数民族歌手的培养,要谨慎而又大胆地吸收中、西唱法中各自的优势,兼收并蓄地扬我之长,开拓民族声乐发展之路,这是艺术院校声乐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作为民族地区的声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不断地努力探索,使民族声乐之花开得更加绚丽、更加茁壮。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责任编辑:轩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