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鼎一般在宋以前出现,应是古人做关目避邪专用。一般是做工更为精美,特有气势。但现在生产的关目鼎,只是粗仿其形,无其势,工艺也粗,是仿者不知古人之心意。拔正鼎,又与泰山石,石敢当,避邪镜,镇宅兽等有相类的作用和含义。流行于汉唐,宋以后很少见。Р117、黑胎:凡是黑胎的瓷器,都是比较古老的,北宋晚期,黑土少了,故掺有白土,色而显灰。北宋以上,黑胎多,且黑。有种黑胎宋定,硬,黑,薄。北宋龙泉算灰胎,不算黑胎。有种黑胎,内年久形成红丝,曰“红丝黑胎”,极为罕见,出于官、钧。现有仿品,故黑胎不能作为孤证,为鉴定依据独立引用,可作为一种线索助断代。Р118、玫瑰紫:钧窑釉面的一种发色,实由红卷云,活流纹,五彩气泡,紫点,蓝点,绿点,金点等组成。总体上看似玫瑰般的紫色,细究其各部,则另见各色。至今无人能仿出,有记载,此种红釉土在明朝中期已绝。玫瑰紫出现的频率比海棠红高,与铜红釉中的霁红,唐红,朗红一样难烧,一个理。Р119、海棠红:与玫瑰紫一个理,只是总体上看色红些艳些,少些紫点,蓝点,绿点,构成色彩主体的红卷云偏多Р瓷器收藏必读——古瓷鉴定术语解释213(下)Р163、咬胎:天然矿物料的青花,都有咬胎现象,只是程度各不相同,以元青花咬胎最显著,料重处青花色能渗透胎骨一毫米之多。凡是玻璃釉罩不住青花铁锈斑处,咬胎就深。青花咬胎,不单是烧制时存在,而且窑成后也还在继续发展,时间越长,青花越深沉,同时晕散、串珠也越明显。这点,一时让人难以接受理解,须十年二十年长期把玩才能感悟。咬胎的另一术语形象地称“下沉”。深沉的咬胎是仿不出来的,没有古时的青花料了。现代的矿物青花料,只能浮浅的下沉,加之年份不长,很难咬胎入骨。现代有些仿品的咬胎现象,是在青花中人为地削剔造就的,斑痕生硬不自然,人为的迹象明显。看青花咬胎,应侧光观查,正视是看不清的。如用放大镜,可利用调节焦距而感知。另,釉里红也有咬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