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放大镜鉴定瓷器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有的人就把这种拿放大镜的爱好者称谓新手, 而经常看到有的专家在鉴定瓷器时有时候也拿着放大镜在看, 有的人就断定这位专家水平低,笔者感到实则不然。我们先从瓷器的气泡成因说起。瓷器气泡的形成是与瓷器的釉质成分、胎的干湿程度、厚度、烧造时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 在釉子的成熟温度范围内, 烧成温度越高, 釉内的气泡就越大越多越密; 反之烧成温度越低, 釉内气泡就越小越少越稀。”在古代同一窑烧造的瓷器在窑头、中间和窑尾尽管都能烧造出比较好的瓷器,但它们的升温的速度也是不相同的, 因而同一窑烧出来的瓷器釉下气泡也是千差万别的, 而对于窑口的不同, 使用的原料的差异, 以及烧造方式和燃烧用的材料的不同, 釉下的气泡表现的更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气泡在瓷器鉴定中就一点作用也没有了吗?作用还是有的, 有时候并且还是比较大的。一是鉴别“老底新接”。在瓷器作伪中, 经过拉坯成型, 然后在底部接上一个老瓷器的底, 然后按照老底的时代, 经过纹饰的精心装饰, 经过入窑烧造, 一件非常“过硬”的古瓷器就完成了。对于这样的瓷器一般也不会逃过细心的收藏者的。知道了气泡形成的原理, 不难发现此类瓷器的破绽的。一旦发现有疑问,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瓷器的釉下气泡。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底部的气泡和上面的气泡是有十分明显区别的, 可以顺着瓷器进行上下观察釉下气泡, 气泡的稀疏、大小、多少的不同就会一目了然。二是看补洞。当上手一件瓷器后, 发现某一部位的釉面色泽可疑,或者有磨擦痕迹不一致的地方,并且是小口器物,不容易从里面发现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利用放大镜了。一般情况下,这种器物大多是经过修补或者是有较大的伤痕, 一般都是采用先将缝隙间的污垢用超声波或其他酸类物质清除掉, 然后再利用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化工漆料和染料进行修饰, 然后进行烘烤。这类器物因为没有再经过入窑烧造,假釉的地方必然没有气泡,利用放大镜一看便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