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我。主城设四座城门,外置方形瓮城,旁辟偏门。外侧再筑月城, 形成主城、瓮城、月城三位一体的镇城建筑, 也就是说如果要进入主城,需通过三道城门才能进入。而且城门均不在一个方位上, 需拐弯变向才可进入, 有效防止骑兵的冲击。(3 )小城的设置,因地制宜,体现了明代城防艺术的高超水平。景泰年间( 1450~1456 )筑北小城,周 6 里。天顺年间( 1457~1464 )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 5 里。池深一丈五尺。3 座小城的设置,拱立于主城之外,成为主城的外围屏障。特别是南小城“丫”字形的结构, 十分奇特, 从现有城墙基础部分来看, 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该段地形的一个长条形的坡地而建,构成某城“凤凰城”的独有形制。(4 )坚固的城墙与马面,增加了城墙的节奏感与造型美。某城墙的外墙采用齿形设计,马面一般突出墙体约 13~15 米,宽一般在 17~25 米间, 马面间距 96~115 米。城墙四面共置 48个马面、 4 座角楼,不但增加了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敌人的诸多防御能力,而且造型变化具韵律美,突显城墙雄伟气势。(5) 城楼的设置, 体现出“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立意, 展示出城的大势磅礴。“某某东南西三门城楼与城同为洪武五年( 公元 1372 )大将军徐达所建,为现在明代木构之最古者,诸楼平面均为凸字形,后部广五间,其前突出部分广三间,全部周以回廊。楼之外观,分上中下三层,檐三层。下两层檐之上缘,即紧沿其上层窗之下口。每层均较下一层收入少许,屋顶前后两卷相连, 均为九脊顶”。城墙下设窝铺 96处, 用于屯兵备战, 便于迅速反应、快速出击。(6 )文峰雁塔,体现了古城某浓郁的人文气氛。天启四年( 1624 ) 由知府陈文卿于南城墙的南偏东处建一座八角七级空心砖塔,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某府城雁塔选址在城墙上,寓意高过别山。塔形高耸,隐喻文笔尖峰,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