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承包经营、出售和破产等多种形式, 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搞好资产重组, 以利实现企业规模大型化, 生产经营集约化, 内涵拓展专业化, 对外延伸协作化。通过优胜劣汰, 产权重组, 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 使建筑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同步发展。第三, 依托科技, 提高调整含“技”量。加强技术创新, 扩大科技含量是推进建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必须把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科技兴建步伐。强化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做到思想上重视, 政策上扶持, 投入上倾斜, 舆论上倡导, 形成技术开发、创新的优良环境。强化队伍建设。制定科技兴建、人才兴建的长远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 培养一支跨世纪建筑大军。强化装备投入。立足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 改造传统产品和门类, 武装新兴产品和门类, 促进技术进步。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 加速改变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结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7 第四, 盘活存量, 力创调整高效益。我们应把增量投入作为存量调整的“启动器”, 而把资产存量的调整重组作为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的“扩大器”, 以此促进建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立足于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 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名牌工程为龙头, 以明晰产权关系为重点, 抓紧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 鼓励将经营不善的企业交由同行中的优势企业托管经营; 支持企业间以名牌工程、名牌企业和名人为“龙头”进行资产重组,把“三名”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的调整结合起来, 盘活存量, 扩大资本, 优化结构, 从而达到调整的目的; 鼓励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 优势企业可将盈利投向新的领域, 也可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 可以兼并企业, 也可购买其他企业股权, 还可以争取上市和发行股票等等, 扩大企业的资本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