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丹参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开辟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47KB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文档介绍
DXP 途径中, 主要的关键酶有:1- 去氧木糖-5- 磷酸合成酶(DXPS) 和 1-去氧木糖-5- 磷酸还原酶(DXR) 。 IPP 形成后, 菇类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有烯丙基转移酶和菇类合成酶。但是有关丹参菇类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克隆的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相关基因分离克隆研究的公开报道,反映了对丹参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起步相对迟缓。可喜的是,最近国内有一些单位开始启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实验室在建立了丹参离体再生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基因克隆的工作,并已经获得数条基因的核心片断,全长基因的克隆正在进行当中,从而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遗传改良丹参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3 展望迄今为止,在丹参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开展了大的工作,丹参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参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代谢产物积累规律和调控措施了初步了解、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已有了一定基以及对丹参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和相催化酶基因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新的成果无疑为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来提升丹参的科技含量,最终好地为人类服务奠定了基础。但是要想真正利用生技术手段来规模化生产丹参酮类药用活性物质及培高产优质抗逆的丹参新型品系,还有不少研究工作要开展,具体如下: 进一步了解丹参酮类物质生合成的详细过程,阐明其生物合成的代谢规律和分机理; 借鉴模式植物如拟南芥及水稻等基因组究的最新成果,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快丹参品质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鉴定; 分利用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大规模开展丹参的遗传化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遗传改良。随着丹参生物工程研究的不断深人,相信在不的将来,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大规模、高效率、低本地生产丹参活性成分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丹参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姓名:李建伟学号: 0901106020 班级: 09级中药-1班日期: 2010 年 12月 18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