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是构成区域城市(镇)体系的内部动因。城市相互作用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对流、传导和辐射; 对流主要指人员和物质( 货物) 的移动; 传导则主要以城市之间的各种交易活动, 通常以统计学的簿记程序来完成, 表现为货币流; 辐射主要指信息、思想、体制、创新、技术、文化生活方式等在城市之间传播与流动。城市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互补性、中间机会、可运输性等, 其中中间机会对原来城市相互作用的格局起着破坏、改造、重塑或者调整作用。城市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城镇体系的构建、重组、或者调节作用, 它是进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 98 、简述城市化动力和机制的基本内容答: ——城市化的动力: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而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是城市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 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经济学角度看, 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 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99 、简述城市化定义及城市化Ⅰ、Ⅱ的内容答: ——城市化定义: 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并向城市(镇) 集中、城镇地域不断扩大、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集中、城市生活工作方式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过程, 可以分为城市化Ⅰ、城市化Ⅱ两部分; 城市化Ⅰ指的是人口、非农业活动向城市(镇) 集中、非城市(镇) 景观演变为城市(镇) 景观的过程, 它们表示实体性的、物化了的城市化内涵, 这个过程有饱和点、有终点; 城市化Ⅱ表示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向周边、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这是一个抽象的、精神上的城市化内涵,它没有饱和点、没有止境。